第656章 悟空寻道,来自于师兄的关爱

想要一船渡海,实在是难如登天。

    某一日,在孙悟空仰望天空,感觉天地之大己身之小的时候,一阵磅礴的风浪忽然卷了过来。

    坚固的木船瞬间崩塌,众多果品全部失散,孙悟空被大风吹的三魂不见七魄,迷迷糊糊被卷到了数万里外。

    这阵风不是别个,正是吕云澄等人和天兵天将交战之时,铁扇公主挥舞芭蕉扇卷起的无边狂风。

    等到孙悟空迷迷糊糊的醒来,发现已经被狂风吹到了岸边,大喜过望。

    按照脑海中不时传来的记忆,虽然是猴儿之躯,在人间过得也算不错。

    寻了数日,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划一叶扁舟~任我去遨游~逍逍啊遥遥~天地与我竞自由~共饮一杯酒~人间本来情难求~相思啊难了~豪情再现~乱云飞渡仍闲悠……”

    这曲调既不是楚辞,也不是民歌,韵律奇怪至极,异常不合时宜,却又颇有几分逍遥自得之意。

    孙悟空听得欢喜,上前拦住唱歌的樵夫,叫道:“老神仙,弟子稽首!”

    樵夫慌忙丢了斧,摆手道:“胡言乱语,我这山野村夫,衣食尚不周全,怎敢当得了‘神仙’二字?”

    孙悟空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话来?莫非此曲非你所做?”

    事实上,孙悟空早已看出,樵夫绝非作曲之人,只是要试试樵夫心性,看看他是否会如实相告。

    樵夫笑道:“这是我打柴的时候,听一个神仙人物唱歌,偷学来的,每日唱着解闷,倒也颇为逍遥。”

    “偷学仙曲,神仙不怪你么?”

    “神仙不仅不怪,反而治好了我母亲的旧疾,说我后世有一桩仙缘。”

    “后世有,这辈子呢?”

    “我这辈子,既无兄无弟,又无姐无妹,父亲早逝,只有一母,惟愿侍奉老母颐养天年,不求神仙之道。”

    “原来是一孝子,失敬失敬,自古百善孝为先,有此孝心,日后必有仙缘在身,敢问神仙何在?”

    “前面有座灵台方寸山,山上有一斜月三星洞,洞里面有一个老神仙。

    教我唱歌的神仙,是那个老神仙的弟子,据说如今已经出师了。”

    孙悟空大喜,辞别樵夫,径直去往灵台方寸山。

    樵夫回家侍奉老母,百年后无疾而终,西晋时转世重生,仍旧为樵夫。

    这一世他名为王质,上山打柴之时见一仙洞,洞内有两位高人下棋。

    王质看得入迷,不知不觉间竟然过了足足百年,连斧柄都已经烂朽,自此明悟仙道,飞升为仙。

    人世之间,亦有“烂柯人”传说。

    ……

    孙悟空入斜月三星洞,成功拜了菩提祖师为师,成为“悟”字辈的弟子,并正式得名为“孙悟空”。

    按照原本的命数,应该是先去山中打柴挑水七年,磨炼心性,然后再传授移山填海降龙伏虎的神通。

    怎奈猴子生来带有宿慧,虽然记忆变得异常模糊,玩闹的性子却比吕云澄还要更甚十倍。

    即便无人教导,他也会自行去斜月三星洞的藏书室,找寻相关的书籍,制作出一件件精巧至极的机关。

    每当这个时候,菩提祖师都会想起吕云澄,然后就想到吕云澄离开之前,留给他的唯一一点温暖。

    菩提祖师觉得,有必要让孙悟空也感受感受,这来自于师兄的温暖。

    次数多了,有时候菩提祖师甚至觉得,吕云澄送的七匹狼,比鸿蒙量天尺更加顺手。

    毕竟这玩意既可以当腰带,又能随时解下来教训“逆徒”,非常的实用。

    菩提祖师觉得很温暖,孙悟空却大叫师兄不当人,你都已经出师了,留下这玩意儿做什么?

    同时心中暗忖,自己出师之后,应该给师弟师妹们留下什么宝贝。

    菩提祖师时常被气的吹胡子瞪眼,但却没有半点赶猴的意思。

    一来猴子活跃,让烦闷的斜月三星洞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二来猴子的天资绝世无双,最合祂的收徒癖。

    只不过每次孙悟空捣乱,都免不得要挨一顿七匹狼,每挨一顿七匹狼,都会暗骂一次师兄不当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孙悟空也是大神通者,念叨的次数多了,返还在吕云澄身上,当着观音菩萨的面,连打了两个大喷嚏。

    观音菩萨不知其中因果,打趣是诸多道侣惦念,吕云澄又怎能不知!

    若不是菩提祖师不许门人返回三星洞,吕云澄必然要让猴子明白,什么叫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