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历史上,刘备在称帝后,因为关羽之死及失去荆州的愤怒,他不顾诸位大臣劝阻,毅然决然地发动了东征。
而面对刘备浩浩荡荡,率领数万大军东征的局面,孙权当时委任了陆逊作为江东大军的主将,抵抗刘备的大军。
于是乎,一场历史上着名的夷陵之战,在宜都郡内发生。
那一战,夷陵火光漫天,以陆逊为代表的江东大军取得全面胜利。
那一战,季汉精锐尽丧,刘备被打的近乎全军覆没最后郁郁而终。
陆逊因此战而名声大噪,凭借此战,陆逊逐渐成为了江东大军的领军将领,他也因此成为了维护吴国社稷稳定的一根定海神针。
而现今糜旸所面对的陆逊,正是他的全盛时期。
历史上发生的夷陵之战是公元221年,现今是公元219年末,相距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现在的陆逊与历史上的他相比,无论是在谋略方面、还是排兵布阵方面的才能,都应该相差不多。
在江东四大都督中,鲁肃擅长战略,吕蒙擅长战术,唯有周瑜与陆逊是全才。
军政一体,术略双全,这样的敌人,怎能令糜旸不感到忧心。
糜旸正在脑海中急速的思考着,下一步他该怎么做。
按照之前的情报,在吕蒙偷袭荆州的这场战役中,陆逊是被江东一方当做迷惑关羽的棋子,领兵在陆口驻守的。
但随着糜旸改变历史的情况下,许多事已经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转变去。
也许正是因为吕蒙的战败,令陆逊有机会领兵来到了前线。
依照陆逊的才能,吕蒙没有办法只能退兵,不代表他没办法。
糜旸一时之间,也猜不出陆逊的策略会是什么。
因此糜旸也就没办法,如对付吕蒙那般,提前进行布置从而令自己获得大胜。
就在糜旸沉思的时候,王洪看到糜旸自从听到敌军万余援军,由一陆姓将军率领而来之后,脸上就浮现了忧虑之色。
于是他问糜旸道,「主簿可是知道那陆姓偏将为何人?」
糜旸边思索边答道,「若吾所料不差,那将应该是陆逊陆伯言。」
听到糜旸言那将为陆逊,王洪脸上流露了好奇之色。
这人是谁?
江东因为濒临荆州,所以王洪自认为对江东的一众名将也算有些了解,但实在是没听过陆逊这人。
王洪认为既然陆逊这人并不怎么出名,那应该就不是如今糜旸脸怀忧虑的原因。
想来糜旸可能是因为,那新到的万余江东大军感到忧虑。
因此王洪开口对糜旸言道,「主簿何须忧虑。」
「连番大胜之下,主簿威名远着,现今城中上下一心,纵使敌军增兵万余又有何妨。」
「坚城之下,他们唯有败北而已。」
糜旸两次大胜,已经成功令王洪对其折服不已。
而且哪怕孙权新到兵马万余,至多也不就是恢复到原来的十万之众吗?
之前糜旸都不惧,现今糜旸又何必太过忧虑呢?
听到王洪这么说,糜旸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他又不是担心那城外新增的万余大军,他担心是陆逊好不。
糜旸正要扭正王洪的观点,但因为王洪的这番劝说,却瞬间让他反应过来一点。
现今陆逊声名不显。
因为陆逊声音不显,所以王洪会误以为他担心的,是那万余新增的江东战兵。
因为陆逊声名不显,所以之前吕蒙才会向孙权建议,令陆逊代替他领兵驻守陆口麻痹关羽。
而且按照《讨孙宝典》这本书中的内容来看,徐详虽对陆逊记载的很详细,但在一众江东将领的记载中,陆逊只是排在中间的位置,不上不下。
徐详乃是土生土长的江东人士,又是孙权的近臣。
他这排列顺序就是按照江东诸将,现今在江东的地位所排列的。
也就是说,目前在这天下中,只有他知道陆逊会是将来的千古名将,也只有他知道陆逊会是将来江东的定海神针。
而在目前,孙权是不知道这一点的。
现今的江东主将也不再是器重陆逊的吕蒙,而是多疑的孙权了。
孙权如今并不怎么看重陆逊,加上他又多疑,那糜旸能做的事就很多了。
想通这点后,糜旸脸-->>
第一百三十一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