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足够,嬴政心中有些纠结。
就在此时,尉缭子给嬴政出了个主意,既然举棋不定,不如折中一下,派遣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出击。
一路以李信为主帅,领兵十二万;一路以蒙恬为主帅,领兵十八万。
两路兵马成掎角之势,相辅相成,不求速战速决,只求稳步推进。
原本随军出征的昌平君,换为嬴政的长子扶苏。
一是扶苏身份足够高,且待人温和有礼,做事严谨细致,可以缓和两路主帅的矛盾,二是让扶苏积攒属于王子的威望,为继承秦王之位做准备。
嬴政思忖数日,同意了这个计划。
韩的叛乱则是交给韩非处置,一些蝇营狗苟之辈本打算趁机暗害,没想到吕云澄竟然带着弟子一同去了韩地。
不管心中愿不愿意,既然吕云澄去了韩地,暗杀计划便绝不可能成功,不得不咬牙放弃。
……
日昏黄,暮苍茫。
彤云如絮,掠过黯淡的苍穹,将天空划出一道血口,染红垂天云翼,一只淌血的孤雁,盘旋在疮痍满目的大地之上,悲凉静肃地凝视着破败的城池。
这里曾经的名字叫做新郑,是战国七雄中的韩国的首都,城里面有灯红酒绿、舞榭歌台,王孙公子斗鸡走狗,青楼歌姬尽展风姿。
十年过去,物是人非。
莫说是区区一座新郑城,就连整个韩地,都变成了秦国的颍川郡。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是和秦国距离最近的,是被各种手段削弱的最惨的,自然也是最先被覆灭的。
当韩宇把南阳这块最后的屏障割让给秦国的一刻,便注定了灭亡,秦国铁骑没费什么功夫,便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新郑。
王孙贵族大多没有好下场,平民百姓却觉得不错。
吕云澄送了嬴政很多后世的治国之策,并提出了“试点”的建议,嬴政便以颍川为试点,并让韩非、尉缭等人才主持操办。
韩非对于颍川很有感情,给予了百姓很多优待,如果不是白亦非的突然反叛,这里已经恢复往日的繁华。
理论上来说,白亦非的反叛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
要说天时,秦国连灭韩、赵、魏三国,兵锋正盛,所向披靡。
要说地利,离开了雪衣堡这处天然的险地,不占任何优势。
要说人和,得益于多种利民优惠政策,颍川百姓大部分都已经心向秦国。
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哪怕是让白起统兵,最终也难逃一败,更何况是白亦非。
这又涉及到了一个古老的问题:一样你期盼了大半辈子的事,做了很可能会死,不做以后不会有任何机会,是理智的放弃,还是选择搏一把?
由于家传心法的原因,白亦非是一个非常冷静、非常理智的人。
但还是那句话,越是这种人,感情爆发的时候,就越是剧烈,如火山喷发,如江河暴涨,如白浪滔天,一发而不可收拾。
雪衣堡地势虽然险峻,但没有足够的地盘,没有足够的人口,没有足够的资源。
秦国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在雪衣堡外驻兵,便能把白亦非活活困死。
白亦非当然不想被屈辱的困死,也不想投降秦国,可他有别的选择么?
家人都已经离世,纠缠多年的姬无夜早已逝去,就连韩地都变成了秦国的颍川,白亦非还剩下什么?可不就只剩下这最后的愿景了么?
如果连最后的念头都因为理智而选择放弃,那活着和死了,有什么区别?
白亦非轻轻抚摸残破的城墙,看着已经列好军阵的秦兵,露出一抹淡而无味的笑容。
他很少笑,即便是笑,也是冷笑、讥笑、嘲笑,如今兵临城下,生死一线,他却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伴随着韩非一声令下,秦军开始有条不紊的攻城。
韩非治政的能力很强,领兵不是他的强项,统兵的是昔年兵进邯郸的杨端和。
杨端和名气不算大,统兵能力却颇为不俗,再加上公输家的攻城器械,坚持了不足五日,白亦非的白甲兵便被打的溃败。
白亦非对此早有准备,手持一红一白两把剑,站在韩王宫的旧址,决定于此处进行自己此生最后一战。
秦兵包围白亦非,韩非冷冷的说道:“由于你的野心,这几年的辛苦治理,尽数成了荒废,你罪该万死!”
“我只有一条命,做不到万死,不知你是想围杀我,还是要派高手与我决战,听说吕云澄来了,他不出手么?”
-->>
第400章 舞榭歌台,总被雨打风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