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十九章 有请洪博士

        “哎呦,我想起来了,我媳妇规定我6点之前必须到家,这都快4点了,坏了、坏了……刘兄,先走一步啊!诸位,留步留步!家门不幸啊!”洪涛一听酒席,立马就变了脸色,诚惶诚恐的边说边向自己的车跑去,根本不给刘鸿伟挽留他的机会,溜了。

    “艹!整天拿媳妇说事儿,有意思吗!”刘鸿伟最看不上洪涛这个赖皮赖脸的做派。

    “有意思……有意思极了!拜拜了您吶!”洪涛才不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呢,让他去陪这那些基层干部喝酒,别扯了!全中国就这个层面上的人能喝,最怂的也得一斤半的量,自己又不挣钱,就是为了个玩,犯不着用身体去和他们拼命,这种面子一般人他不会给的。

    本来按照洪涛的计划,他打算在国内待到4月份,然后再启程去瑞士,先完成他的入籍仪式,顺便陪燕子在那边住三个月,等金海湖这边搞好之后,他再跑回来过过瘾。进入秋季之后再回美国,去陪阿珊和谭晶,也去看看卡洛尔和莉莉,还有她们和自己的那一子一女,出生之后还没见过呢,好歹也要瞧一眼吧。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洪涛终于体会到什么叫身不由己了,3月中拉达的手机上突然接到了列文打来的电话,他要洪涛马上赶到挪威的斯塔万格去,海神公司遇到大麻烦了。具体是什么事情列文并没有在电话里详细说明,但是能让他称为大麻烦的东西恐怕也不多,不是技术上的难题,就是政治上的问题。前者洪涛无能为力。后者洪涛也是束手无策,他真不知道列文此时叫他过去能管个屁用!不过这可难不住洪涛,他有个大奸细一直混在海神公司的高层里,那就是尤利娅,所以只要问问她不就明白了!

    “得。还是给我去订机票吧,直飞法兰克福,越快越好!辛格,准备记录……第一个问题,发射平台必须是两个,首先就是承载问题。如果放在一起……”和尤利娅通完话之后,洪涛抱着脑袋趴在桌子上沉默了好几分钟,这才重新恢复了常态,开始安排工作。

    尤利娅在电话里告诉洪涛,美国方面的专家团、俄罗斯和乌克兰方面的专家团、挪威造船公司的专家团。就原来的方案发生了严重分歧,已经折腾了半个月,分歧不光没缩小,反倒越来越大了,究其根源就是洪涛提出来的这个用两艘船来完成海上发射任务的方案。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推算,如果采用两艘船来发射火箭,那这艘用海钻平台改装而成的发射台上就必须留有足够的人手来完成火箭发射前的调试任务,并给火箭加装液态燃料。这些工作不能全部靠远程遥控来完成,很多都需要手工操作。可是这个问题就来了,让谁去发射平台上干这个活儿呢?干完活儿之后怎么在短短的30分钟之内撤离平台呢?

    留在发射平台上肯定是不成。谁也不敢保证每枚火箭都能发射成功,万一那个玩意爆炸了,那平台上就是一片火海,金属建筑物可以幸存,但人待在上面够呛,也没有那个科学家愿意留在一个大炸弹身边等死。给多少钱都不干。

    坐直升机撤离也不现实,需要留在平台上对火箭进行最后测试的人员数量至少有30多人。小型直升机一次运不了那么多人,大型直升机又无法随船携带。如果想带也成,那你得把指挥船建造成一个直升机航母,这个费用太高了。而且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即使是有一艘直升机航母也无法解决,那就是天气问题。

    在海上发射,刮着5、6级大风是常事,发射平台可以克服这个问题,保证平台达到发射的稳定度,但大型直升机却无法在这个天气安全降落。这些人都不是普通工人,个顶个都是这个领域里的精英,如果他们的自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是不会去做这种很可能有去无回的工作的。这是商业公司,不是国防部,没法拿枪逼着他们去。

    用汽艇撤离更不可能,先不说小汽艇如何携带、能不能应付大浪的问题,就算能,这些大脑发达、四肢羸弱的科学家们也很难在短时间跑下几十米高的平台去乘坐汽艇逃命。如果让一个60多岁的老头去干这个事情,他肯定还没跑到底层呢,心脏病就犯了。如果撤离时间太慢,超过了半个小时,火箭的很多参数就可能发生变化,还得重新测试,等于白干。

    要是在陆地上进行发射,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半个小时够最后的测试人员开着车跑好几十公里的了,只要离开火箭发射中心5公里,就可以脱离危险区域。但是放到大海上,这个问题就麻烦了,还是大麻烦,如果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那洪涛提出来的这个计划就是一个烂计划,除了浪费钱和时间之外,毫无可取之处。

    但是挪威那些造船专家们不认同美国专家的说法,他们认为只有洪涛的方案才是最实际的。要是想把发射平台和指挥平台都放到一艘船上,即使是把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拉过来,也不能保证船员和科学家的人身安全。真要是火箭在发射台上爆炸,不管是海钻平台还是尼米兹号,照样会被带毒的火焰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