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百官商议退敌之策


就在王允发怒之时,又有一名神色慌张的军校匆匆赶来。
  他连滚带爬地跑进王允的府邸。
  口中高呼:“报!太师……大事不好了!”
  王允原本就怒火中烧,听到这声呼喊,心中的怒气愈发炽烈。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对着那名军校怒目而视。
  王允声色俱厉地呵斥道:“如此惊慌失措,成何体统!”
  “这里可是太师府,岂容你如此失态!”
  那名军校本就惊惶不安,被王允这么一骂,更是吓得浑身一颤,如筛糠般抖动不止。
  他慌忙跪伏于地,连连叩头,额头与地面撞击发出清脆声响。
  其声音亦因恐惧而变得颤抖:“太师息怒啊,请恕小人无礼之罪!”
  “实在是有万分紧急之事要向您禀报啊!”
  王允见此情形,眉头微皱,但语气还是稍稍缓和了一些。
  然而,他心中依然对这名校尉的慌乱表现颇为不满。
  于是冷冷地道:“究竟发生了何事让你如此慌张?赶快说来!”
  军校战战兢兢地抬头瞥了一眼王允,深吸一口气。
  这才鼓足勇气开口说道:“启禀太师,李傕、郭汜二人现已尊奉李儒为军师。”
  “并统...统率十万西凉大军直...直奔长安而来!”
  话到此处,军校的声音愈发颤抖且开始结巴起来,显然内心极为惶恐。
  “什么?”
  王允闻言大惊失色,忍不住高声惊呼。
  刹那间,他只觉得心跳加速,心慌意乱。
  但很快便意识到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于是紧紧咬住牙关,努力平复情绪。
  待心情稍微稳定之后,王允咬牙切齿地咒骂道:“好个董贼余孽,果真是狼子野心!”
  此时此刻,王允似乎忘记了当初正是因为他的坚决反对,李傕和郭汜才未能投降。
  尽管内心有些慌乱,但他还是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
  然后急切地吩咐道:“快快召集朝中百官入朝议事,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朝堂之上,气氛异常紧张压抑。
  王允面色铁青,显得坐立难安。
  而一旁的刘协更是满脸惶恐,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
  他实在害怕自己会再度落入西凉军手中。
  毕竟之前董卓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实在太过沉重深刻。
  但此时此刻的他却又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唯有默默地坐在龙椅之上。
  焦急万分地等待着满朝文武大臣们商讨出退敌的良策。
  至于朝堂中的诸位官员们,则个个面带惊惶之色。
  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然而任凭他们如何争论不休,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好主意来。
  就在这时,忽然有位臣子站出来高声说道:"依微臣所见,当下应当立刻颁布天子诏书,号令天下各路诸侯起兵入京勤王救驾!"
  话音未落,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万万不可啊!难道忘记当年的董卓之事了吗?”
  “如今天下诸侯之中怀有异心之人众多,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成为另一个董卓呢?”
  “到时候恐怕局势会变得更加混乱不堪,甚至是引狼入室呀!"
  众人闻言皆沉默不语,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名大臣提议道:"既然如此,不如我们下旨赦免李傕、郭汜等人的罪过,并赐予他们高官厚禄。”
  “这样或许能够平息他们的怒火,解除长安面临的危机!"
  "绝对不行!"
  听到这里,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允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怒声呵斥道。
  当初正是他亲自下达命令去追捕李傕、郭汜这些董卓的余党。
  甚至还断然回绝了他们投降求饶的请求。
  今日怎么可能出尔反尔!
  如今若是出尔反尔,不仅有损于他这位当朝太师的尊严与威望,而且传扬出去,他又该如何自处呢?
  如此一来,他堂堂太师的颜面与威望何在?
  这岂不是说他之前的决策是错的?
  这是王允绝对不能接受的!
  “先前就是因太师固执己见,不允许李傕等人投降,才酿成了这场大祸!”
  “现在只有招降李郭等人,方可解长安之危!”
  “岂可因一己之恩怨,置大汉江山于不顾,置陛下安危于不顾!”
  朝堂之上,一名官员站在大殿中央,直面王允,言辞犀利地高声喊道。
  众大臣听到这话都惊愕不已,竟然有人胆敢当面斥责王允!
  定睛一看,原来此人乃是九卿之一的太常卿。
  王允听闻被气得七窍生烟,吹胡子瞪眼。
  由于极度的愤怒导致呼吸急促,一时间竟然语塞难言。
  过了好久,他才稍稍平复下来情绪。
  但其仍余怒未消,颤抖着手指着太常卿,气急败坏地呵斥道:“你……你竟敢……”
  刘协眼见王允被气成这样,生怕他气出个三长两短来。
  连忙开口劝慰道:“太师息怒,切莫气坏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