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望是火,失望是烟,
  生活就是一边点火,一边冒烟。
  征兵条件是如此的苛刻,刺痛了多少人的心扉。
  在这个荤素不忌,只看年龄的年代,竟然当兵都混不上了么…
  其实现代募兵就是没有标准,才有了好人不当兵的说法。
  除非是正规的中央军。
  比如黄埔嵩卢植朱儁曹操等,率领的那些汉家军队。
  选拔标准也只是身体素质足够,如果有一技之长,比如骑马射箭。
  恭喜你,你就算是精锐了。
  好在,刘斌现在也不是在挑选陷阵营,只需要符合几点就可以了。
  首先,年龄得控制在16到55岁,年纪大的赠与田地和退役金。(只包括现役的黄巾军)
  当然了这只是普通士卒,有军功和官职的,可以延后。
  话唠事多的也不行,进来影响军心不说,也活不了几天,就被军法处置了。
  最后,才是考察身体素质。
  以持武器和三天口粮,连续急行军半日行百里为准。
  好了,先从自家军队开始吧。
  原本在南阳就已经筛选过,现在就是重新提高标准和划分。
  有个特殊的存在,就是陷阵营不需要参加这次改革。
  这些人,原本就是精锐中的精锐,而且他后面还有大用。
  既然是挑选精兵,那自然要把福利待遇先说一下,不然谁有动力参加不是。
  一,发工资。彻底从农业生产中分割出来,成为职业军人。
  二,免除劳役。不仅是个人的还包括其家属。而且之前也都有赏赐田地,成为小康之家不成问题。
  三是官爵勋品。通过服役期间建立军功获得官爵。
  这些其实,汉代就有,不过没有刘斌给的多。
  除了现役待遇,最重要的还有退役和阵亡的抚恤。
  宋朝用灭亡的代价亲自示范,现役奖励标准越丰厚,士卒越怕死。
  为啥?因为只有活着家里才有钱拿,死了就啥也没有了,这谁还傻呵呵的送死。
  老子打生打死为国捐躯,死后一家子无人赡养,等着流落街头。
  军队士气怎么可能高的起来。
  所以,好的抚恤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年老还乡。达到60岁即可退役。
  北魏孝文帝时,对因年老退役的士卒,允许其本人解兵籍归乡养老,让其一子陪同回乡奉养至其死去,然后才重新回到驻扎地服役。
  二是养老津贴。若其达到一定年岁年龄,且家贫或无子孙兄弟,则国家会提供一定的养老津贴。
  三是抚恤死伤。汉末曹操曾令:“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
  对战死将士,没有子孙的,由其亲戚继承爵位,授予田、牛。对失去家庭支柱的贫困之家,可以继续获得俸禄,并要求官员给予特别关怀。
  北魏太武帝赏赐钱财给死事者之家,孝文帝免死事者家之兵籍,让郡县办理其丧事,给予葬费等等。
  当然了,再好的抚恤制度,也需要对应的政治制度执行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支持,才可以做到。
  好在,现在他别的没有,就是有钱。。
  按照上面的标准,就这一下子,原本近二十万人的队伍,符合条件的战斗军团,只剩下了不足三万人。。。
  当然了,不包括陷阵营和骑兵。
  虽然事先有心理准备,不过,结果出来后,还是忍不住大失所望。
  原以为能出来五六万的,这一下子缺少了一半。
  其实,这三万人的精锐也够用了。
  其余的士卒再筛选,留下大概六万人,组成守备军。
  这些人分派到各个郡县城镇,包括汉中及白帝城也是守备军。
  战斗军团并不固定驻守,只听从刘斌的直接调遣。
  守备军的福利待遇自然要降低一些,不过对比汉代的普通郡县兵来说,要好太多了。
  而且,同样享受抚恤制度。
  反正老子是开国的,儿孙自有儿孙福。
  至少现在,他是没有那么多人要养的,所以这一项并不会造成太多负担。
  另外,他之前还安排了预备方案,那就是募兵。
  基本就是之前的标准,不过年龄做了更改,只招收16到24岁之间的男子。
  并且,经过两年训练后,能成功留在军营中的,才算正式加入黄巾军,享受完整的福利待遇。
  比如,赐田百亩。。
  良好的福利待遇,加上黄巾军这近一年的良好作风,深受百姓爱戴。
  不过他限制了人数,仅招收了前两万名。
  这益州吃的饱,就是好啊,至少体能这一块还是不错的。
  不过,唯一让他不开心的,就是竟然没有蛮族人主动报名的。
  看来是对自己还不够信任,加上长期与本地居民势力互相争斗,早已有了世仇,怎么可能会主动跑出来加入“敌人阵营”。
  “好啊,好啊,好啊!”刘斌由怒渐渐转喜,再转到狠厉。
  “主公的想法越发高深莫测,我都有些听不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