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土地国有制,其实自古就有。
  刘斌要做的,就是先将手里抄家得来的土地,按照他的想法(新的律法)来分发。
  因为,这些土地现在在名义上,和实际上都是属于黄巾军所有。
  而黄巾军的,就是他刘斌的。
  所以,也不用担心有人不服或者指指点点。
  “欺我刘斌,刀不利乎?”
  哪个地主老爷敢bb就杀谁,,
  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说到底,还是要让老百姓先吃上饭。
  汉代亩产大约在两石,也就是两百斤到三百斤,益州这边土地较为肥沃加上天气暖和,亩产可达三百斤以上。
  因为地分好坏,所以就先按三百斤来计算。
  (为了方便阅读就直接按斤了,之前看书就比较烦用古代单位的。看起来不明觉厉的样子,其实换算过后狗屁不通,所以小锦就直接用斤)
  以百亩田为例,年产量在三万斤。
  除去三十之一合税,还剩二万九千斤,这样看剩余的还是挺多的。
  但是,这都是没有去壳的。
  按照去壳和原量的比例是1比1.65。
  只是,这还没完,咱们接着算。
  一个人,一月大概是150斤到200斤的粟量,五口一年大约需要就是一万斤。
  此时,仍然剩余九千斤。
  现在五铢钱已经开始贬值,其实这是好事,粮食可以多换些钱。
  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买衣盐等,加上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
  其实益州百姓的生活还过的去,这也是其它州郡多有起义,益州很少的原因。
  百姓一年到头忙碌,还需要借钱度日,就是因为赋税过重。
  还有,更要命的就是服徭役。
  在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马相、赵祗等人在益州广汉郡绵竹县起兵。
  直接原因就是益州刺史郗俭,在益州有非常严重的苛政,第一批起义者就是几千“疲役之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个东向看,很有讲究,因为京师洛阳就在东边。
  “大人又又又做诗了”
  “听起来好凄凉”
  “俺也一样”
  就连戏志才和荀攸也是一脸赞叹,主公真不愧是流民出身,果然深有体会,,
  当即拿出去,准备用这首诗配合他们宣传。
  凡是军中将士,赏赐田地百亩。
  是的,不是之前承诺的五十亩,而是百亩。
  有时候,预期是一方面,超出的部分才是惊喜。
  五十亩可以养活三口之家,百亩足以支持军中士卒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这还是按照目前的农业产能来算,他下一步必然是要改良农产的。
  当然,这些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允许买卖。
  这个暂且不提,下一个福利就是凡现役士卒,本人及其家属均可免除劳役。
  刘斌这一举措,就是在为职业军人铺路。
  你说为啥不直接都免除劳役,都免除了那谁来干活。
  当人不干活,在家闲着就会生事,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嘛?
  所以,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先把军队抓在手中。
  大不了劳逸结合,说一个月就只是一个月喽。
  如果多出来了,那他可以加钱的。
  这样一来,如果有活,反而可以增加百姓和收入。
  渐渐养成打工挣钱的好习惯,加上田地里的收成,必然就会有结余。
  等到百姓有了钱,商业才有发展的土壤。
  随着资本的增加,百姓脱离了土地也可以生存,就彻底跳出这千年以来的轮回。
  好处不能一下子都拿出来,但自己初来乍到,总要有些表示不是。
  所以,他打算废除人头税,刍稿税,这些加到农民身上的税务。
  当然,与之对应的,是田税由三十税一,增加到五税一。
  刘邦说秦朝税率高,所以搞了个轻税重赋重徭役。
  那自己就轻徭薄赋,主打的就是差异化。
  也就是说地里的收成,缴完五税一后,剩下的都是农户自己的。
  好处就是,不需要再隐藏人口,而是摊派给所有土地上。
  原本是打算十税一的,不过荀攸这个世家子,突然提醒了他。
  “现在的土地,大部分都是掌握在地主手中。主公若是为了百姓计,可以先重税。”
  刘斌很是惊讶,这老小子咋回事,纯纯的阶级叛徒啊,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