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有如此苛刻的要求】

    【然而这种期待并没有对万历产生多正面的影响,其严苛的做法甚至引起了万历的反感】

    【张居正的变法得到了万历皇帝的支持,使得朝廷的权力逐渐转向了张居正,而张居正的一些政策过于专断,甚至越权,干预了皇帝的决策,这些都为张居正日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

    贞观时期,长安城。

    李世民对张居正倒是有些好感,只是可惜了此人。

    依他看来,张居正的行为自然是有僭越的地方的,不过他身为帝师,自然有匡正小皇帝过失的责任和义务。

    从这一点上来说,张居正出发点其实是没错的,只是方法方式用错了,而且万历皇帝本身行为也是有些问题的。

    ...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说明别人家小孩少管[捂脸]》

    《一句话:老子长大了。》

    《一个冯保天天打小报告,一个李太后天天吓儿子,一个张太岳天天打手心,小皇帝不报复才怪》

    ...

    画面再次一换。

    【你知道古代科举考试都是如何防止舞弊的吗?】

    【在古代科举制度尚未完善之前,其漏洞是非常多的,很多考生为了一举成名实现阶级飞跃,通常会在举行考试前选择拜拜码头、走走关系,这种行为无疑是损害了广大考生的利益。】

    【合着大家老老实实备考当冤大头,就你走捷径是吧。】

    【所以在后来,历朝历代就发明了很多防作弊手段】

    ...

    贞观年间,长安城。

    李世民眼神一亮,科举防舞弊?这个倒是不错想法。

    科举取士制创立不久,关于舞弊方面的监察和处理方法显然是缺失的,而恰好遇到天幕道出诸多应对策略,如此可拿来就用。

    一众文官小吏自然是懂陛下的心思的,一个个提笔凝神以待。

    ...

    【唐朝的女皇武则天看不过眼,创立了第一招:糊名法】

    【顾名思义就是阅卷时用纸张将考生的名字盖住完了,这样阅卷官自然就不知道谁是谁,舞弊起来就费劲了不少。】

    ...

    贞观年间,长安城。

    “嗯,糊名法。”不少文官提笔刷刷写下三个大字,随即愣住了...

    等等,天幕说什么!!!

    不仅他们,连房玄龄等一干文武大臣都是脸色大变,纷纷望向李世民。

    李世民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心中一下子掠过许多想法,最后都定格在了那四个字:后宫干政!

    “继续!”李世民强压下心中的不满,生硬地吩咐了一句,但其背着的手还是忍不住捏成了拳头。

    天幕并没有交代太多的细节,若不是有这科举防舞弊一事,恐怕他还被蒙在鼓里呢!

    ...

    汉末南郡。

    刘备、诸葛亮、庞统等人眼神一交流,纷纷看到对方眼中的激动,一个个兴奋得脸色通红,这是此前他们推演过的内容,即取士制度的改革。

    在他们的设想之中,纸张工艺的普及,势必会带来知识的推广和教育事业的兴盛。

    这一切势必会冲击着现有的朝廷取士制度,而且察举制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世家大族沆瀣一气把持朝政。

    而天幕所谓的科举制,恐怕是后世取代察举制之后的朝廷取士制度。

    毕竟如果只是从世家大族中取士,那么科举制和察举制又有什么区别呢?

    ...

    【然而这种作法其实并没什么用,一些机智的考生并不气馁,眨眼间又想出了新的作弊手段,那就是提前跟考官对好暗号,然后在考卷上做特殊标记。】

    【比如说画朵小花或者小猪佩奇啦等等,考卷嘛,花一点正常,而且这种方法悄无痕迹,谁也抓不住把柄不是。】

    【于是在宋朝,仁宗创立了第二招:誊录法】

    【顾名思义就是将考生的考卷,安排专门的负责人抄录一遍,再转交考官阅卷,并且誊抄统一用红笔,因此又称朱卷】

    【宋朝还设立了锁院制度,所有实名考官要锁在安排的房间里,50天内不得与亲友联系,按理来说这样已经能杜绝大部分的科举舞弊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