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大院文化

    “下面宣布关于这次氧气转炉生产的奖励。”姜言听到张厂长这话,那就是精神一震。

    姜言设计的氧气转炉荣获了一等奖,级别提升了一级成为了一名七级工程师。

    参与制造氧气转炉的工人门也得到了厂内30元钱和三斤肉票的奖励。

    这让姜言的风头一时间在轧钢厂内达到了顶峰,让那些没有文化的工人们好好的体会了一下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

    那些轧钢厂的女工们则把姜言给默默的记在心里。

    这样年少有为的人,那个人不想据为己有。

    更有一些自认为自己长的不错,家境好的青年女工开始打听起来姜言的情况。

    你说这些女职工那也是神通广大,很快就知道姜言住的具体地址。

    只要是和姜言住在知道四合院里面的轧钢厂工人,几乎都有人去套近乎。

    今天下午,何雨柱感觉今天是自己和师兄的幸运日,平常只有在打饭才给自己笑脸的女工人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都跑到厨房里面给自己套近乎。

    有很多女工自己压根就不认识,不过这莺莺燕燕的,看着就赏心悦目。

    不过这话题怎么聊着聊着就转移到了自己老大的身上。

    想了半天自己总算才想明白,感情这一群女工根本就不是冲着自己来的,没想到人家压根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就在老大身上啊!

    不过自己老大的情况哪里敢多说,让老大知道了回头还不得拔自己一层皮。

    不过姜言却没有管那些狂蜂浪蝶,开完会之后,他就被张厂长给叫到了办公室里面。

    “这个是部里面给你的奖励,一共是1000元钱还有一些票据。”

    张厂长说完这句话递给姜言两个信封,姜言接过来信封感觉了一下还挺厚。

    第二套人民币的最大面值十十元钱,一千元钱就是一百张摸着肯定很厚。

    看到姜言接信封以后张厂长又拿出来一张纸对姜言开口说道:“这个是你新的任命书,从今天开始认命伱为咱们轧钢厂的首席工程师,负责整个轧钢厂的技术问题。”

    姜言所在的轧钢厂内部编号是四九城第三轧钢厂,是一家正处级企业。

    姜言两袖金风的从厂长的办公室里出来,那心情是相当的高兴,回办公室这一路上还哼着小曲。

    回到办公室刚画了一会图纸,桌子上的电话铃就响了起来。

    “你小子最近可是大出风头啊!”接起来电话,电话里面就穿出来罗叔那特有粗犷的声音。

    “哪有像罗叔你说的那样,我可是老老实实在上班,只不过一不小心就设计出了氧气转炉。”

    姜言的话有点凡尔赛了。听的罗勇部长就是一阵牙疼。

    “行了,没功夫给你闲扯,今天晚上到家里吃饭,你婶婶可是给我下命令了。”说完这一句话就直接挂断了电话。

    姜言拿着已经挂断的电话,心里捧腹道:“这罗叔手也太快了。”

    晚上下班之后,姜言给他们几个人打过招呼,骑着摩托车就兴冲冲的向公主坟跑去,准备好好的去这传说之中的大院看一下。

    说实话,姜言无论是前世今生都对大院感到很好奇,因此还查了大量的资料。

    50年代响应祖国的号召,大批军人、干部从五湖四海各个地方汇集而来,由于外来者人数众多,四合院、胡同对于他们来说太过拥挤,于是他们为了方便各自的衣食住行,干脆就在四九的城里城外建起了大院。

    这就是大院的由来。

    他们自成体系,依山而建,高墙林立,密不透风,透露着不容侵犯的气势,大院的每个正门都有战士轮班把守。大院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越过高墙,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里面的设施样样俱全。

    花园、人行道甚至供汽车和自行车行驶的水泥路,还有专门的办公区域、生活设施、幼儿园、小学、食堂、医院、服务社区等等,完全能够满足居住者的生活、教育以及医疗需求,就像一个独立出来的小社会,而居住在里面的人更像是一个大家庭中的一个个分支。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里面的人们很少和外界来往,久而久之,“大院”对墙外的人们来说就成了一个神秘的地方。

    这里面出来的孩子又被称为大院子弟。

    这些生活在大院里面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累月在外,所以很早的时候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而且特定的生活范围就限定了他们的交际范围,更多的时候是和大院里的孩子们打成一片。

    大院子弟的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可能是出身军人家庭,他们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