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自太宗时便追随至此,何曾想过如今大历要被青头反贼窃国啊!”

    吏部尚书声音嘶哑,字字泣血。

    赵丞相看着他,不由得又叹了口气。

    吏部尚书是两朝元老了,从先帝起便一直在朝中任职,你可以说他没什么本事,只知夹着尾巴做人,但他对大历确实算得上是一片赤心了。

    也许就是这份忠义,让他在动不动就发疯砍人的皇帝手下活了下来。

    而他说得确实没错,大历此时已经到了存亡之际。

    皇帝疯癫,朝中缺人,底下的平民百姓日子更不好过,起义军是一波又一波的冒了出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连赵丞相都想过,要是真的有起义军打进了都城,他们换个皇帝,会不会更好一些。

    但这个时候的起义军,没有经历过规范的训练,只是一群普通农夫纠集在一起,如何能打得过装备精良的大历士兵呢?

    若是真有那不世出的英雄豪杰,能平定国内战乱便也罢了,但大部分的起义军为了争抢地盘,自己都打来打去,更别提他们为了养活自己人,每到一个地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赵丞相是不愿将希望寄托到这种起义军的身上的。

    起义军治军不严,连几千几万人都管理不好,如何能相信他们以后能管理好一个偌大的国家呢?

    他扫了一眼在场的众人,二十几位朝臣中,俱是穿着长袍的文人。

    这样的情况缘何而来,可就要说起太宗皇帝为了收归兵权,制定了一系列不利于武将的政策了。

    朝中重文轻武之风由来已久。

    而大历皇帝在位时,也许是因为太过疯癫,有过之而无不及,朝中为数不多的武将被砍头的砍头,被罢官的罢官。

    整个军权都被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而就如同吏部尚书多说,那青头反贼都快打到都城了,朝中上下竟然无一人可用!

    赵丞相为何进宫?便是来冒死进谏,希望能让皇帝起复被罢免的武将,出兵平叛反贼。

    可现在皇帝死了,只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吏部尚书哭的不仅是大历即将灭亡的未来,也是为自己而哭,谁知道起义军打下都城后,自己还能不能活下来,更别说北方还有不少草原上的部落虎视眈眈。

    这才是真正的内忧外患。

    赵丞相看着众人的模样,收拾好心情,让刑部侍郎将那份圣旨呈给众人。

    圣旨简洁明了,倒是很有皇帝的风范。

    这些大臣中也有人收到过皇帝的回复,基本都是“什么屁话”“别来烦朕”“你想死吗”诸如此类的话。

    把皇帝回复过的奏折收集起来,很难说能不能凑够一篇两百个字。

    刑部侍郎将文德殿内发生的事,圣旨的来源与众人说了,还让那守门的宫侍又复述了一遍听到的声音。

    “这倒是与长公主殿下说的话对上了……”

    “依臣所见,不如……不如……”

    “呃,臣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我朝还未有女子当政的先例啊!”

    “还有其他宗嗣吗?”

    “这个……好像都被陛下杀光了。”

    朝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前朝虽有太后摄政的例子,但再怎样也没出过女皇帝,他们对此事是毫无经验。

    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反抗的情绪也不是很高。

    倒是也有人发出了异议:“这份圣旨真伪可考?毕竟皇帝继位可不是儿戏……”

    虽然以皇帝的行事作风来看,他某一天不想活了自裁也是很正常的事,但这份圣旨出现得未免也太过及时了。

    总不能你拿出一份圣旨,我们就立马把福嘉长公主迎为皇帝吧!

    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赵丞相。

    他接收到来自众人的目光,幽幽叹了口气。

    “就算是假的,那又如何,在眼下……”赵丞相苦着个脸,心中已经有了思量。

    他想起那柔弱不堪的长公主殿下。

    若是假的倒还好些!起码能证明这位长公主殿下心怀大志,不似表面上的羸弱。

    能有造假圣旨的胆魄,便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至于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赵丞相还是不太相信一个刚到自己肩膀的女子,能打过嗜血好杀的皇帝。

    他在心中已经暗暗下定了决心。

    若是实在不行……那他便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朝中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