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金针度人有什么关系?”
萧伯纳说:“你这本书,能帮到无数作家。”
这一点,陆时不否认。
有的作家,写过许多勉为其难的应景文章赚钱,而有的,长篇完结前绝不考虑将手头可能用上的素材写成随笔;
有些坚持不能为金钱写作,有些理所当然为金钱写作;
有些成名很早,之后再没有写出更好作品,有些成名很晚,声誉渐隆;
有的只作为作家生活,有的拥有众多兼职;
……
说到底,吃这碗饭是要有些“技艺”的。
而《写作的技巧——从零开始》,传授的正是这种“技艺”。
萧伯纳笑,
“可惜,诺奖的获奖理由肯定已经定了。要不然,一定是这本书。”
道理很简单,
如果评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老师,那一定是孔夫子,
因为他是老师的老师。
而《写作的技巧——从零开始》恰恰是一本教别人写书的书。
陆时笑道:“没戏~没戏~”
萧伯纳不服,
“为什么?”
陆时说:“文学奖肯定要颁给有文学性的作品。这本《写作的技巧——从零开始》顶多算工具书,再怎么专业,也不可能成为获奖原因啊。”
萧伯纳缓缓点头,
“说得也是。”
他又看了一眼稿件,嘀咕道:“可惜……”
刚说出这个词,他摇摇头,
“有什么好可惜?这部书不需奖项,有口碑就够了。”
陆时说:“你这么捧我,我都不好意思了。”
萧伯纳吐槽:“你啊,别装脸皮薄咯~”
……
瑞典,
斯德哥尔摩。
天气已经转入了深秋,带着初冬的寒意。
天空呈现出一种深邃的灰色,云层厚重而低沉,仿佛承载着即将降临的雪花。
瑞典文学院。
常务秘书的办公室内,卡尔·大卫·阿夫·威尔森正在整理今年的两份名单,
一份是诺奖晚宴受邀者,
另一份,则是今年获奖者的草拟名单。
经过去年的经验,诺委会的工作逐渐变得有条不紊,
很多事已经提前准备好了。
文学院的第一席汉斯·路德维希·福塞尔正坐在对面喝着红茶,询问道:“都看过了吗?”
“嗯,看完了。”
威尔森伸个懒腰,
“坦白讲,今年有一位女性得奖者,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此话并非指居里夫人,
而是贝尔塔·冯·苏特纳,一位奥匈帝国的女作家,
其作品《放下武器!》深受欢迎,
同时,她本人也对诺贝尔和平奖的设立做出过杰出贡献。
按照历史,苏特纳应在1905年才对,
但现在提前了。
福塞尔无奈叹气,
“诺委会的人也真是的,为什么连和平奖的获奖理由还要让我们来写?这分明是行政工作,跟文学有什么关系!”
威尔森大笑,
“你就别抱怨了。一点点小活而已,又不费什么功夫。歌功颂德嘛~”
作为作家,都掌握这一技能。
两人把名单过了一遍,大致地进行起草。
像赫尔曼·费歇尔,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理由是在糖类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因为生化需要大量实验,便重点突出费歇尔的努力,
同时,表扬其组织力,能带着七组博士生一起实验而不出乱子。
行政与科研俱佳。
至于物理学奖的得主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和彼得·塞曼,则突出他们的天赋和求索精神。
凡是得奖的,总能找到不同的角度大夸特夸。
两人忙活一阵,终于到了文学奖,
他们盯着那个名字——
陆时。
办公室内陷入了安静,
<-->>
第344章 怎么叫“像傀儡”?分明“是傀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