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旧时代的火花

柴一起摆在李谕眼前,说道:“你能看出问题吗?”

    李谕端详了一会儿,“好像颜色有点不对,而且有一盒侧边没有摩擦面。”

    唐绍仪哈哈大笑,“果然是李先生!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李谕眉头皱起来,还不是小问题。

    唐绍仪对张新吾说:“专业的问题就由你来提吧。”

    张新吾指着天津自来火局生产的火柴说:“李先生一定看出来了,我们生产的是黄磷火柴,但是瑞典火柴却是用的赤磷火柴。”

    李谕点点头:“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张新吾说说的“黄磷”与“赤磷”,其实就是现代化学中统一称呼后的白磷与红磷。如果大家伙见过白磷就知道了,很多时候白磷其实就是黄颜色。

    白磷与红磷是高中化学学到“同素异形体”时最典型的例子。

    虽然它们原子组成都是P,但是白磷的原子结构是正四面体,而红磷则是链状结构。

    微观的构成直接影响宏观的性质。

    白磷极易燃,甚至在空气中都会自燃,只能放在水中保存,而且白磷有剧毒。

    但是红磷的燃点就要高了很多,并不易燃,并且基本无毒。

    瑞典人的火柴之所以称为“安全火柴”,就是因为采用了红磷,摒弃了白磷。

    张新吾说:“我们生产的黄磷(白磷)火柴工艺上比不过瑞典火柴,现在瑞典火柴价格也压到了一盒70文,对我们冲击太大了。”

    创业公司最怕的就是被行业巨头狙击。你可以想象自己刚办了个电商公司,就被马老板盯上的感觉。

    李谕拿起来两盒火柴,虽然价格压到了70文,也不便宜,一盒火柴里只有12根。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一般都是达官贵人才舍得用火柴点火。

    李谕明白张新吾等人的情况:“现在的问题是不仅产品不行,品牌也比不过洋火柴,甚至安全性都有大问题。”

    罗建秋说道:“是啊,更可怕的是现在竟然有百姓吞食我们的黄磷火柴自尽。已经出了好几起命桉,连官府都盯上了我们,要不是唐道台出面,恐怕我们早就再次被查封。”

    清廷的官员们大都不懂现代工业,再加上洋人背后施压,几乎都会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一棒子打死民族产业。

    李谕明白了他们的处境:“的确是要做技术上的革新。”

    唐绍仪说:“正是如此,设备现在已经有了,关键还是技术上达不到。如果李谕先生能解决技术问题,把安全性先提上去,我想刚才提到的其他困难都可以解决。”

    李谕心中想了想当年的化学知识,然后说:“我明白了,我随你们去看看。”

    “太好了!”张新吾和罗剑秋非常兴奋,“您要是不出手,恐怕整个中华大地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能帮上忙的人了。”

    张新吾曾经在天津北洋学堂读过书,也学过西学。

    但就像京师大学堂一样,当年刚刚开设的大学基本就是承担着西方国家小学的任务。并且大都更看重的外语和政法,对科学领域涉及很少。

    张新吾属于热血青年,虽然对化学根本不懂多少,也压根没听过“同素异形体”,但是凭着心中一股劲也要干。即便明知洋人的火柴更好,但就是要做自己的民族产品去和他们竞争!

    清末民初这种人并不少见,而且张新吾从事的又是比较有意义的化学工业,无论如何李谕也应该帮他一把。

    李谕同唐绍仪一起找到管学大臣张百熙。

    唐绍仪的天津海关道只有四品的官秩,但是从诞生起,海关道就是超级实权部门,他们管理大清海关税赋,实际上的地位仅次于地方封疆大吏。

    所以唐绍仪一出马,张百熙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张百熙语重心长对李谕道:“没想到甫一开学,你就需要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我知道洋人的东西并不好研究,但是你不一样!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当年李中堂都做不好的事。如若可以顺利完成,我一定代表大学堂对你嘉赏!”

    李谕郑重说:“我一定不负大学堂之名。”

    在李谕曾经生活的时代,他身上的光环更多是北大赋予他。如今有机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振早期北大的名望,肯定是不遗余力,没什么好说的。

    唐绍仪守着海关道这么个大肥缺,虽然并不贪,但也很有钱。四人拿着唐绍仪买的京津火车上等车厢票前往天津。

    来到天津自来火局时的,李谕看到旁边还挂着一个新牌子:“丹凤火柴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