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你,好让你重游故乡,”杨铭笑道。
高玥笑道:“物是人非,其实妾身已经对故乡没有什么留恋了,就算去了,也是徒增伤感罢了。”
渤海高氏这个家族,非常有意思,一直在往上面追朔祖宗,目前为止,追朔到了汉太傅高裒,但后面好几代都是空缺的,补不上去。
到了中唐时期更狠,直接追朔到了姜子牙的六代孙高傒。
真真假假,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事实,那就是眼下的渤海高氏,主流房支就是高欢的后代。
史学家认为高欢高颎是强行往渤海高上面靠,但事实是,是人家这两家把渤海高给壮大了。
后世一提起渤海高氏,高欢、高颎属于是代表人物。
北周时期,但凡有继承资格的高氏子弟,被杀了个精光,但并不是将渤海高杀绝了。
像这种大家族,在地方盘根错节,是不能乱杀的,牵连太广。
“淑仪这丫头总是不见人,她最近一直往哪里跑?”杨铭问道。
高玥笑道:“听说一直在太夫人那里,如今太夫人最宠她了。”
太夫人,就是长城国太夫人柳敬言,陈叔宝的妈,如今也七十八了,身体却非常好,可知人还是活一个心态。
如今儿孙们都可以进入大兴,柳敬言那里每天都很热闹,虽然她只有陈叔宝一个亲生儿子,但人家以前是皇后,所以陈叔宝几十个兄弟姐妹,都得管人家叫妈。
这是嫡母。
闲聊一阵后,杨铭便离开了,他想去新昌坊瞧一瞧,儿子每天都在干什么。
不出预料。
杨瑾什么都没干,一帮人围着他,在人家王通本就不大的院子里玩闹。
王通家里的前堂,因为授学的缘故,被特意改造过,除了几根柱子之外,里面但凡能坐人的地方,都坐了人。
裴淑英也没有管儿子,而是与王通的夫人闲聊。
她们俩能聊一块去吗?
当然能,因为王通的夫人,与裴淑英同庚,王通本身,也不过才二十六岁,而且王通的生母,出自河东裴。
二十六岁,已经是河东第一儒士,这都要归功于他爹王隆,王隆在开皇年间,做过国子监博士,后来去地方当了县令,没过几年就死了。
做为长子的王通,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学说,也继承了他父亲的门生,年纪轻轻已经名气大噪,有青出于蓝之势。
所以说,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是有限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爷爷爸爸,是否给你打好了基础,如果你自己不行,千万不要指望子女有多大出息,因为他们的上限,是你决定的。
王通这个人是想做官的,可惜不被重用,这就叫做时运不济,因为他的学术主张是王道,但是大隋眼下处在一个霸道转王道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走完的。
再过两三代,这个人的学说必然会被发扬光大,他的门生也会因此受益。
杨铭来了之后,王通赶忙带着几十名弟子往前院拜见。
“你们继续,我只是来看看杨瑾,不要因我打扰而中断授业,”杨铭微笑摆了摆手。
王通哪肯放过这个机会,赶忙道:“殿下若是不嫌弃,可于前堂旁听。”
怎么?想给我洗脑?你的那一套或许我儿子孙子用得上,但我真的用不着。
不过杨铭没有拒绝,而是被引入大堂,坐在王通身侧位置。
王通的弟子当中,老头子都有,而且还不少。
这就是儒家那套: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大概意思是,只要你懂的比我多,你就能当我老师,年龄不是问题。
王通坐下之后,桌子上空空如也,也没有什么稿子,环顾众弟子后,继续道:
“天下之治,圣人斯在上矣,天下之乱,圣人斯在下矣,周亡,因圣人非君,实藏于乡野之中的高祖皇帝,隋兴,皆因圣人在朝,由此可见,天下得治,在圣人而非君王。”
杨铭没来之前,他可不是在讲这个,杨铭来了,他故意往他那套王道学说上扯,就是说给杨铭听的。
王通是在拍杨坚的马屁,这种话可不敢让杨广听到,薛道衡就是例子,他就是因为太能夸杨坚,才被杨广看不顺眼。
】
接着,王通继续道:
“圣人也,才德全尽,知行完备,乃至善之人,而迁、固之下,述作何其驳杂,帝王之道因而不明,侍帝王者,为臣,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德-->>
三六九章 河北巨鹿人